书包网辣文 > 穿越小说 > 我要做首辅 > 正文 第1103章 买下安南
    (笔趣阁小说阅读网)      (bi qu ge s .      (更新快,无弹窗广告)

    自从冬天开始,一直到了三月份,从河南等地陆续迁移出80万百姓,有的去了安南,有的去了辽东,效率不可谓不高。可是进入三月份之后,移民的数量锐减,哪怕朝廷想尽办法,也难以向外面移民。

    道理很简单,最难熬的冬天过去了,三月阳春,天气也冻不死人,家里的田地正好耕种,只要几个月的时间,老天爷赏一点脸,就能活下去。

    别看把海外说的和一朵花似的,但是有多少困难,大家心知肚明,这年头别说跋涉万里,漂洋过海,就算是千里贩运,临走的时候,都跟生离死别似的。

    能不走就不走,金窝银窝,不如自己的狗窝。

    几千年来的观念,真是不好改变的。

    “气死我了!”

    吴兑暴跳如雷,把茶壶茶碗都给摔了一地,好些拿了朝廷粮食,还签了约书,答应移民海外,就是因为没急着把他们带走,在开封住了半个月,人就都跑了,两三天的功夫,就走了一半。

    “上个月迁移二十万人,这个月连十万人都保不住,你说说,这可怎么向朝廷交代?”吴兑见申时行走进来,连忙说道:“申大人,我准备派人去村里抓丁,谁不同意移民,就拿着大枷,枷起来!”

    “可别!”

    申时行吓了一跳,“我说君泽兄,你可不能这么干,要是抓人百姓就更怕了,到最后,往外移民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少。”

    “那该如何是好?”吴兑转了转眼珠,笑道:“我听申大人的,反正首辅责怪下来,由你扛着,我放心!”

    申时行差点吐血,敢情这位是给自己挖坑呢!要真是惹火了师相,我这个小身板能扛得住?

    “君泽兄,还是如实向师相禀报吧,咱们尽力想办法,师相会通情达理的。”

    两个人商量之后,急忙把情况写成手本,送给了唐毅。

    “故土难离,果然如此啊!”唐毅看了半天,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他还想着打乱了河南的旧秩序,就能快速向外移民呢,但是他忽视了,秩序会快速恢复的,生存压力一小,百姓就更愿意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。

    难不成再掀起一场大乱,逼迫着百姓出海?

    且不说如此残民之法,唐毅干不出来,就算是他能下狠心,搞不好也会激起民变,惹来一大堆的麻烦。

    这条路绝对走不通,那该用什么办法呢?

    唐毅思索了一阵,顺手拿起刚刚从安南送来的两国约书文本,看了一阵,唐毅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
    办法来了!

    唐毅立刻下令户部,着手拟定一个粮食法案。

    内容很简单,就是为了应付大明的粮食紧张,规定日后从海外进口粮食一律免除关税,同时每一万石粮食,给予三百元路费补贴。鼓励商人从海外贩运粮食回大明。

    再有,凡是贩运五十万石以上,可以成为功勋商人,凡是得到朝廷认定的功勋商人,都可以参与经营食盐。

    唐毅改革了一大堆的东西,唯独食盐还没碰,不过他也早有腹案,两淮盐业肯定要改革,要废除盐商的垄断,把盐价降低,把盐税收上来。

    本着这两条,肯定要引入其他商人的力量,但是总要有个名堂,不能说随便什么人都能经营食盐吧!

    从海外运粮,对朝廷有贡献,获得特许经营权,名正言顺,谁也说不出什么来。

    这个购粮法案一出,许多聚集在京城的商人得到了消息,都一股脑跑到了雷七的住处,一个个嬉皮笑脸,点头哈腰。

    “七爷,七哥,七伯……”称呼不一样,可意思只有一个,就是这个法案有什么玄机!

    “哈哈哈,诸位,盐业有多大的暴利,我不多说,你们心知肚明,做生意的,要是不想成为盐商,那就不是生意人!”

    大家伙一起伸出了大拇指,一针见血,说得太对了!

    “元辅的意思很明白,要想经营盐业,就要从海外运粮,这些年北方灾害不断,南方又广种桑树棉花,产粮越来越少。粮食少了,可人口却多了。我刚刚看到户部的统计,眼下大明在籍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九千万,加上隐匿的黑户,只要要超过一万万人!”

    大明的人口究竟有多少,争论很多,按照官方记载,峰值出现在永乐元年,大约是一千一百多万户,六千六百多万人丁。

    显然这个数据是不可信的,且不说大明有复杂的户籍制度,光是黑户就数量众多,难以计算。

    当然了,也不是所有在籍的户口就都是真的,比如九边的军户,里面就有非常大的缺额,实际人数只是记载的五六成,甚至三四成。

    有增有减,总体估算,明朝的人口还是不断增加的。

    随着唐毅大力改革,废除军户,推行清丈田亩,减轻税负,种种措施下来,朝廷的户口增加了到了一千五百万左右,拥有人口九千万人,比起永乐元年,还多了两千多万。

    但是这绝不是大明人口的峰值,实际估算,至少在一亿三千万左右。

    一人一张嘴,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,简直不敢想象,遇上了灾年,上千万人受灾,几百万人无家可归,要操多少心,费多少力气,这个家真的不好当……

    雷七感慨了一阵,话锋一转,“这些事情都是元辅要操心的,和咱们关系不大,值得大家伙在乎的就是商机!”

    “七爷说的有理,只是我们不懂海外的情况,怎么向海外各国买粮,又如何贩运回来?”

    “错了,大错特错了!”

    雷七哈哈一笑,“那些南洋小国他们有多少粮食,怎么会轻易卖给大明?你们去了,就不怕被狠狠宰一刀?”

    吸!

    大家的脸色一变。

    雷七不等大家忧心,又笑道:“大家伙知道开中法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知道,不就是向西北边镇运输粮草,换取盐引,经营食盐吗!”

    “那诸位知道商屯吗?”

    也有人点头,“有人觉得从内地运粮实在是麻烦,就在边地租用土地,屯田耕种,把粮食交到军中,来换取盐引。”

    说完之后,有脑袋转得快的,忙就一拍大腿。

    “七爷。您的意思是让我们也仿效商屯,跑到海外屯田?”

    “聪明!”

    雷七抚掌大笑,在海外屯,南洋土地肥沃,一年三熟,一亩地产水稻三石,扣除各种消耗,至少能有一石卖出。

    假如一万亩田,一年运回大明一万石粮食,就能拿到补贴金三百元。

    哪怕粮食不赚钱,这个补贴也是很诱人的。

    更何况以在座这帮人的身价,不弄个百十几万亩,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生意的吗!

    “七爷,钱我们不缺,可是田在哪,种田要人手,人又在哪?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,这不都是现成的,安南和大明签了合同,准许大明子民去安南经商,购买田产,安南虽然弹丸之地,但是耕地至少能开出三五千万亩,从安南买来百十万亩田,轻而易举。正巧这些年北方遭了灾,你们从北方招募农夫,到安南种田,然后再把粮食卖回大明,顺便拿下食盐的经营权。”

    雷七说着,抹了抹下巴,大笑道:“你们算算,这是多大的利益,我都要流口水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安南的田价远比大明便宜,说句不好听的,其实就是半抢半买,花不了几个钱。至于招募农夫,朝廷赈灾,鼓动移民,没有多少办法。可是商人不一样,只要有钱赚,他们有的是主意能把老百姓忽悠出去。

    利用灾民,在海外屯田,首先帮了朝廷救灾,能拿到一笔补贴,到了海外种田,能收一笔租子,运回大明,粮价赚一笔,运费补贴又是一笔钱。

    而且向安南输送农具,布匹,瓷器,家具,笔墨纸砚,书籍……还能赚钱。

    最关键是参与食盐经营,分得一笔盐利。

    而且安南也不是穷山僻壤,有木材,有矿山,有渔场,甚至还有人!大明已经颁布法令,不许奴隶,半奴隶存在,可是法令却不干涉外国的人。

    假如把安南的女子弄回大明,充当婢女,很多大户人家一定非常欢迎!盛唐的时候,不是有新罗婢,昆仑奴吗?凭什么大明就不能有安南婢?

    草草一算,能赚钱的地方,不下十几处之多。

    难怪雷七都眼红呢,果然处处是商机啊!

    商人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,他们一打听,眼下负责安南事务的正是北洋公司,再打听一下,乖乖,北洋公司可是老唐大人在经营,还听说小唐大人也被派到了安南。

    乖乖,元辅大人早就看中的地方,岂能放过!

    一时间,商人们搭乘北洋公司的商船,立刻南下,正好恰逢东南的商人已经提前赶到了,大家伙眼珠子都红了,安南还在战乱,百姓逃亡,土地荒芜,很多地方几乎都是白菜价,别说还有北洋公司和大明雄兵撑腰。

    根本就是抢钱啊!

    瞬间商人们砸出了上千万元,在安南疯狂圈地,红河两边的平原,几乎都落到了他们的手里。当然莫朝的宗室贵胄还是很不情愿的,可是他们能如何,商人们拿着合同,土地也不白要,咱们一起合作,点头就一起赚钱,不点头,刘将军会找你们的!

    一听到刘显那个老兵痞,安南的上下乖乖签了合同,不到半年的功夫,安南几乎都成了大明商人的囊中物……(未完待续。)